清华班12月第四周分享集锦【北京清华大学总裁班|MBA|EMBA招生信息网】 
最新报名:
3分钟前,黑龙江哈尔滨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加入清华大学房地产总裁班,2小时前,河北石家庄某文化传播公司3名高管加入清华企业管理创新总裁班,2小时前,河南郑州某置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房地产清华总裁班,5小时前,内蒙古呼和浩特某乳业公司总经理加入清华大学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6小时前,上海某金融证券公司1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总裁班,11小时前,山西太原某航天飞机制造企业2名高管加入工商管理EMBA总裁班
商学院banner图
清华班12月第四周分享集锦
发布时间:2018-12-21 23:59:56

12.14张晓阳

张晓阳:最多的困惑可能就是,第一,我自己没有孩子,没有亲身经历过教育和和孩子接触的种种过程,谈引导可能有点不接地气,第二,青少年引导的工作在家庭和社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分量或者说是不是能够真的起到一个关键的作用,第三,真的介入的话怎么规划最后真的成为一个青少年心灵引导的角色。

张晓阳:希望得到的帮助可能更多的就是听听大家关于这样的一份事业是持什么样的态度或者你们看到的,听到的身边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种种现象。昨天看新闻,看到一个12岁小孩子,因为母亲管教他学校抽烟,然后晚上亲手杀死自己母亲的故事,当然这很极端,也不是我们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但是我觉得越是贫穷,越是边远,越是父母没有受过教育的家庭越是需要这样的引导。


阮见:就我了解的像师姐提到的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事情已经有人在做了,比如李一诺发起的一土教育应该也属于这个范畴。第一时间了解到还是很耳目一新的,但是教育是长周期的事情,短时间难以界定效果如何~

陈磊:我是支持这个事业的,先成人,在成才。首先,就如稻盛和夫成就公式,思想决定方向的。只有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才能,起到正反馈,可以说思想不正的,这个人越是厉害,危害也是越大的。而对于教育,我问可以不光是直接引导孩子,也可以给大众传授如何引导孩子的方法

宋宇:我感觉这更多的是家庭应该做的事,应该去教育那些父母。现在有些解决孩子问题的专家,很火的。


张晓阳:嗯呐,有企业在进行父母课堂

陈磊:同意宋宇师姐的看法,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张晓阳:我有听过他们讲的一些课程,其实很多都是我们认知里面最为基本的内容,可对于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就做不到。

陈磊:还是专家太少了,有很多培训都感觉在骗人

张晓阳:骗人谈不上,但是就是把我们都懂得事情讲给不懂的人听,他们的受众基本不是高知人群。

司明浩:我也感觉青少年教育中父母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辅导所不能够取代的。

陈磊:还有就是学校老师的考核上,除了学术,品德考核侧重些。或许和学校合作也是不错的方式,或者学校专门开设这样的课程。从小学到高中思想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

阮见:@TH陈磊 就像现在大学里一样,这些都不好量化考察,执行有难度

司明浩:我之前有听过一个人大教授讲的孩子教育,就是感觉孩子时期确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很多能力养成以及性格定型的关键时期,父母也好,老师也好都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方法来更好地培养和开发孩子。


张晓阳:我觉得学校老师们现在不关注这一点,很对老师认为这不是他们分内的事情,他们做的就只是教好课本的东西。而且孩子们的很多性格其实是不是学前就会形成

高健:晓阳,我觉得你的初心是值得赞赏的,但两点需要问自己:
1.这究竟是自己的职业理想?还是梦想?两者截然不同。
2.如果是职业理想,那应当有一个相对清晰、合理的路径规划,是当下可以实现的。

王乃啸:就我本人从发,说个小插曲。我把我的狗宠上天,养了一身的坏脾气,到处飞扬跋扈,就跟我一样。他在世的时候呀我就在想,如果它就是我现实中的儿子,我会对他怎么办?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我也懂,但是我也不保证我在教育我自己孩子的时候不会出现溺爱这种情况发生甚至缺失对他正确的教育。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我至今,虽然还没成为家长,还有点点担心。我就觉得按晓阳的作文提到的,家长是一方面,直接去培养孩子成人这条线确实非常重要。

张晓阳:我觉得健哥提到的这一点很关键,我觉得这个虽然看起来像是梦想,但是真的是需要这样一些从业者去工作的,就像心里咨询师从无到有一样,可能开始大家都觉得,心理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不需要医生,但是正是这样看似自己可以解决的事情却是最解决不好的。

其实乃啸提到的这一点就是有一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自己可能明白,但是不一定能够做到


任洁:可以考虑读个心理学博士,哈哈哈很赞哎

高健:关于孩子的教育,虽然我也没有孩子但从三方面体会和感触(父母教育我和姐姐、看我姐教育我外甥、和已经成为国内幼儿教育专家的碧桂园国际幼儿园园长(也是我到幼儿园老师)),有以下观点供参考:
1.孩子教育,家庭和学校是主要的场所,家长和老师都承担重要部分。即使是最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带的班级,因家庭影响的不同,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差异也显著;
2.晓阳提的心理咨询,是指以幼儿教育者(比如幼教老师身份)身份实施,还是专业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后者好像很少。如果针对中小学生,现在逐渐有些生涯规划咨询师,但主要是针对生涯规划的。建议对产业做些了解,是否存在你说的市场业态。

赵麒:感觉这个有点像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训练,说不定以后会越来越重要

张晓阳:至于健哥提到的现实的路径的话,我觉得我现在直接去从事不太可能,但是想要做这件事情的感觉很强烈,我觉得可能最近一到两年会再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和内容,开始接触,最近联系到一家做青少年心智教育国内有一点名气公司,这个寒假先去进行分享和授课,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做,我觉得还是得看我自身的积累,如果我自己都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和职业规划好,我觉得也没有底气和资本去教育引导他人


王乃啸:就感觉师姐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的样子

陈磊:是一个职业

汪珊珊:要是既有针对孩子的引导,又有家长的培训就好了,还可以在学校里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多管齐下

张晓阳:我不太希望把这件事情做成和现有幼儿园和学校会教授的内容有重叠的部分,想要作为一个关键补充存在于家庭和学校教育中间。
嗯呐,我觉得珊珊得想法很好,家长和孩子这一点应该可以做到,但是学校老师培训我觉得自上而下进行实施的可能性更大

陈磊:但是怎么让他来找到你,你说一个青少年主动去找这样的机构?

汪珊珊: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貌似没有特别明确的评判标准,让家长认可这份培训的重要性(比如辅导机构可以通过孩子成绩提高来宣传自己),家长可能会觉得这种培训是锦上添花,但不一定是必要。
意识到严重性的家长可能直接带着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或者心理辅导老师了。
晓阳可以试试创造出一个标准来哈哈


张晓阳:我希望从青少年的训练营这个角度出发,然后慢慢影响和辐射

任洁:可以去多参加一些类似的活动,很有意思

张晓阳:其实珊珊说的这个标准其实在家长眼里很好判断,比如孩子之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经过引导后变的稍微自立,有改变就是标准。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特别是青春期以前,这样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汪珊珊:嗯嗯~突然发现孩子变nice了

陈磊:让我想到变形计了,或许有参考的意义

张晓阳:至于陈磊提到的怎么让他找我这个,我觉得从素质拓展的角度出发,先给孩子一个引导和可能改变的机会,让家长看到一些改变,后续再进行推广可能就不成问题。
嗯呐,变形计就是可以立马看得到改变的事例,虽然有一些极端条件我们没有办法给每个人都创造,但是也不是每个孩子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状态

王乃啸:类似于变形计?啊终于说到个点子上了
我刚发消息就是想说,变形计就是一个挺好的案例,只不过是为了节目效果制造了很多冲突


陈磊:感觉这件事着力点还是很多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问题针对解决,比如说父母和孩子沟通困难上。要不目标太模糊,虽然听起来很好很有道理,但是做起来,找不到着手的地方

张晓阳: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左手吧,一方面进行课程话培训,另外一方面进行个体案例的分析
这就有点像没病的锻炼预防,有病看病的感觉

陈磊:话是说的没错,但是还是感觉不到实的东西。

张晓阳:歪个楼,另外一点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今晚去见了一个国企市场部的经理,她是属于那种特别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于公司完全忠诚,而且说起来自己做的事情就特别自豪,特别兴奋的那种感觉,提起来自己的工作就觉得开心的不得了,提起来自己的领导就觉得是自己崇拜的偶像,跟着他干好幸运。我觉得如果我们真的做一份工作,在一个团队能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棒的,结合自己以前实习的经历来说,其实很多时候你做工作并不是真的感觉工作内容有多少,强度有多大,是自己没有进入到flow的状态


陈磊:这个人真幸福,向往

张晓阳:哈哈,毕竟不是出一个产品

我觉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去找工作都想找好工作,每个人对好工作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最好的工作一定是你真的热爱,你可以实现自己想实现的东西的工作。对于明年找工作的师弟师妹,我的建议是你们找工作是顺着心找,不是顺着工资,面子等外界的因素。我发现什么别的什么东西都不是永远不变的,而且别的东西都是热爱能带来的。这也是听这次企业文化的大课我的一些感觉

今天的分享就这么多啦,大家晚安


12.15阮见

阮见:我有三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
1.我作文的最后一部分的职业理想规划想法还不具体,想听大家的看法。能不能在细化一下。
2.比较困惑的一点是,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在未来十到二十年能不能起来?因为机器人涉及到的软件需要足够成熟并且硬件足够成熟的情况下才能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3.还想问问大家觉得未来十到二十年蓬勃发展的产业有哪些?因为机器人也好,人机交互也好,几乎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刘枝迪:生物医学工程将来应该会发展的不错,可能30年以后吧。。


赵麒:记得有人说过,人们总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未来三年就要发生的变化,但是又过于低估了未来十年就会发生的变化

阮见:我觉得一个产业能起来,前提是基本的问题都快被研究透了,才有落地迅速发展的可能。
我倒是觉得大健康领域或许有可能。维护健康的方式有很多,中医西医还有心理医生。还有就是雾霾肯定会对人的生理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汪珊珊:我在想机器人有没有哪些很接地气的应用场景呢,像是买东西,付钱,这些很接地气的应用场景,跟互联网技术结合就成了淘宝和支付宝

陈磊:送快递,京东有

汪珊珊:又接地气,用户还多,好像听过分拣快递的机器人


高健:机器人在很多行业都可以应用,比如工业自动化产业应用已经很成熟,而且中国工业自动化升级市场诉求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上升)

阮见:我们是有实体的,其实很多技术都是机器人需要的。语音交互啥的都可以包括在内。之前有和日本的老师交流过,他们有用于老年人养护的,腾讯的机器人事业部总监之前是在新加坡做的病人的物理康复治疗。当然更多的人都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因为传统的机器人领域形成了四大家族技术壁垒太高,竞争不过。

高健:不一定要看多高精尖的细分产业,多关注一些国外已经相对成熟(国内进口替代)、产业规模较大的产业


阮见:最近在看国内的新松机器人

王乃啸:现在做的养老机器人就很不错感觉,毕竟没有多少人雇得起保姆或者老布什的服务犬

卢炼:陪伴机器人,现在有AI的声音超市

陈磊:我在会展中心看到了一个小机器人,有对话功能,可以背诗什么的,感觉还挺好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生活在楼里,人与人接触的少了,这种机器人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吧@阮见




12.16张宇超

张宇超:关于职业选择,想和大家讨论两个问题:1. 清华一贯主张同学们上大舞台干大事业,所以我们看到大型国企、政府机构活跃着许多清华校友。但中国终究是人情社会,体制内坑位少,关系复杂,对于大部分没有背景的学生可能一眼就望到职业天花板。进私企也不容易,核心技术受制、工作压力剧增,以及最近的裁员风波让很多人胆战心惊。那么抛出一个问题,除去政府、创业这些选择,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去国企合适还是私企合适?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理想谈谈想法。2. 金融科技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求职过程中发现许多计算机的同学放弃大厂offer去银行证券这些金融机构做IT,这些人才能不能留得住?金融+科技只是AI风口下的产物还是说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以及当各大银行也在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情况下,是否会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存产生较大冲击?希望听听大家的看法
我觉得去国企还是私企主要看自己的性格,志向以及对工作的热爱程度。每个人的能力都不差,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能不能在那个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能不能在工作中获得乐趣、获得提升,最终达到Flow状态。

阮见:国企民企外企都有优缺点,国企节奏不快比较稳定,但也面临关系比较复杂的缺点。大型民企薪资待遇比较好,平台广,有能力职场进阶一路会比较顺利,但是竞争足够激烈,加班(程序猿)也很严重。外企可能比较温和,关系不是很复杂,加班也不太多。我自己想毕业能去大型的民企锻炼锻炼,因为公司足够成熟,可能坐的东西太专像螺丝钉一样,但公司流程较完善,也足够成熟,我能学到很多除了专业以外的东西。过个几年能去稍小点的公司好好干。至于金融科技不怎么了解。

任洁:其实华为就挺好的

阮见:想去阿里呢

任洁:阿里也很好

阮见:华为确实挺好的

任洁:行业不太一样
做软件的话还是阿里比较好
马云是很有远见的企业家

张宇超:30出头,有很多私企跳国企的,也有国企跳私企

阮见:都是不对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吧,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

任洁:我是在失业边缘的少女,都是血泪史

张宇超:但是如果第一份工作选择去国企,我觉得有极大的可能被温水煮青蛙,相比在私企工作的同学,不会那么狼性。除非能尽早的跳出来,越快越好

赵麒:工资待遇,私企国企各有优势

张宇超:确实,私企起薪高,增速快,能者多得。国企总体福利还是不错的

高健:宇超的职业理想规划合伙逻辑,路径清晰

张晓阳:其实我了解的一些国企也在做变革,有的国企也是在用创业的精神做现在的企业,所以我觉得如果选择国企就要选择那些不是躺在功劳簿上,而且领导有干劲的地方,当然即使这样,国企的节奏还是稍稍慢于私企

高健:选择国企还是私企,我觉得最主要和个人性格相关,偏安逸的适合国企多一些,“不安分的”适合民企多一些。当然,也要结合自身所在产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比如核工业产业都是国企,也就只能去国企。金融科技是一个会长足发展的产业。学IT技术一定要和应用相结合,比如AI在医疗影像诊断、会计审计、甚至人力资源简历筛选方面都有应用。如果只会编程,不懂应用,就只配做“码农”,只能听产品经理摆布。只有懂得应用,自身价值才会有更高级体现,才会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改善工作中的种种实际问题。

张宇超:是呢,跟对领导特别重要,特别是国企@TH张晓阳

王乃啸:强强同学说过,国企,名企各有各的优点,但是某些方面,比如等级制度,谄媚奉承,名企比国企更甚。绝绝大多数大企业不论名企国企都是螺丝钉,看不看得到天花板没背景都是靠自己。
深圳供电局调控中心的中层领导毕业不到5年的大把,他们也没有把自己一进门就觉得看到了天花板呀,我真是有点不解,大家对国企是不是误解有点深。。

张晓阳:以我的理解吧,国企在这方面是向好的,个别私企特别是个别私企的有的部门也是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总得来说,靠自己努力肯定是没错

赵麒:可能国企之前一些问题太突出,导致大家对国企的印象还没有正确地转变过来

任洁:还是看自己的努力和运气了

张宇超:深圳的氛围会好一点,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不会特别官僚化。比如师弟说的深圳供电局,比如华为,存在许多靠自己努力取得成绩的实例

任洁:各种工作和行业都是这样

宋宇:确实深圳会好些,经济发达地区都会好一些
王乃啸:我说话有点直白,我意思表达到了就行还有政府,大家也是很有偏见。我在省发改委产业处实习的时候,从处长到科员一周都很忙,干不完的活还要费劲脑筋跟一帮企业老总周旋,生怕这帮人又拿养猪的地去搞房地产(举个例子),每个工作都不容易呀。师姐说得对,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时机,螺旋上升

张宇超:埋头苦干也不忘抬头看路

王乃啸:哎呀,师兄你还在找工作呀,当时我和其他几个师兄在西主楼一楼拐角的实验室里就一致达成共识(除了我室友),因为电网公司不招往届生,大家不妨一起下水去趟一把,不合适就从体制内跳出来,毕竟从电网公司出来还能去华为,一旦从华为出来可去不了电网了@TH张宇超 师兄都不跟我们一起玩,哼╭(╯^╰)╮


12.17孙映月

孙映月:关于宇超昨天讨论的议题颇发人深省,我感觉在职业选择和发展道路上,性别差异还是影响很大的。一般来看,无论公务员,企事业单位 感觉男领导都占多数,这就引出一个问题,适合女同胞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规划是怎样的? 1.不知道大家的家长有没有迫切希望自己子女当官当公务员还是只有个例,而且感觉像上海浙江广东之类选调难考,像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基层难招到人,确实是基层或经济不发达地区相对更难过上幸福生活吗? 2.了解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确实待遇有差,而且如今事业单位改制,越来越企业化,可能没有公务员那么稳定了,而是多劳多得,这样对年轻人或许友好些,但女性职业发展路径中避免出现一段瓶颈期影响发展,改革中的事业单位是否会和企业一样对工作的女性有所排斥,如何才能衡量好家庭和职业发展呢?尤其在初入职场3-5年内感觉是黄金期  3. 对两个职业方向很好奇,一是事业单位的企业服务方向,感觉可以接触到很多中小和上市企业,更好了解企业运营模式,以后或许可以跳证券或中小企业,但那时候我或许是三四十岁,转型到证券或小企业压力或许不小,家庭或许难以平衡,同时受到房贷压力,感觉难以权衡。另一方向是央企的产品经理,感觉国企比事业单位可能人际关系更复杂些,但同样到三四十可能有机会调到下面的子公司,那就是权衡家庭和工作地点更换的问题,或许买房压力会小很多,但压力和责任也大,产品经理这个行业很有意思但是也是万精油,任何专业都能做的来的感觉,而且没听说央企产品经理跳互联网的案例,对这个行业有些好奇和不解,望和大家探讨

王乃啸:幸福是相对的吧,可能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活得会更滋润,衣食住行来讲,房贷压力小,孩子更容易上重点中学,医疗条件就目前来说,哪个省的省会都不会差。

刘程曦:看个人更关注哪方面吧,我个人对于该城市的文化市场规模还是相当关心的。如果这个城市没有很多欣赏艺术展,戏剧等机会,也没有成熟的文化市场的话,我是比较排斥的。这些年深圳蓬勃发展的文化市场让我从最开始的不喜欢逐渐转变为喜欢

赵麒: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各方面情况跟大城市相比都有差距,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

陈磊:1.我家到没有说过要去做公务员的,只要不为非作歹就行,当然最起码得能养活自己。经济水平会决定人的见识,对生活的追求也不同!所以并不是只有站在顶峰才幸福。生活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人的需求没有那么多样那么高大,有的人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的,有的人只要做自己的小作坊就是幸福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果欲望无限膨胀,或没有不注重现在的快乐感也是不能快乐的!对于选调去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哪个快乐,那就看去选调的目的了,如果是为人民服务,那应该都会幸福,而且把不发达的地区弄发达了成就感,意义感更大。

宋宇:哎呀,我觉得我得联系下我的清华辅导员,看他们什么时候到深圳出差,跟大家聊聊选调的事

王乃啸:想参加选调的同学,去能源楼316找我导师聊聊,给你们讲讲过来人的看法和经历

陈磊:2.歧视的事情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表示,但是多少还是会有的,既然在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增强自己的筹码或者说不断的提高自己,尽人事,听天命,毕竟什么事都离不开运气。而这可能对于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就看谁有毅力,能坚持了。具体怎样提高更快,就没有经验了@孙映月



12.18薛超文

薛超文:很抱歉,由于时差,所以耽误大家中饭时间探讨期中作业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想请教大家:
1 回首过去,我的职业理想会随着阅历,视野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化,不像其他同学有非常具体的坚定的职业理想,只能做减法排除不想从事的职业,逐渐缩小职业范围,这样可能多处用力,不能朝着一个目标积累,可能什么都想抓什么又抓不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分析这种现象
2 博士阶段主要是学术科研方面的训练,一般就业主要是高校科研机构,也包括部分研发型企业,我现在学术方面的积累还很不够,短期内比较难有大的成果,去好的高校比较困难,另外生物医药方向需要长期积累投入,而目前的待遇整体比较一般,但博士毕业年龄已经不小了,同辈的竞争以及生活方面的压力会随之而来, 如果考虑转行从事金融管理会遇到哪些可能的问题
3大家在选择地域方面有哪些考虑,主要是一线和热门二线以及家乡省会,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李晨辉:职业之路一般是从小处着手,随着积累能够越做越宽吧。地域的话我个人目前的选择倾向相对于理性分析更偏向感性选择,比如北京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应该比深圳更好,但我个人对北京没什么好印象,而且目前比较喜欢深圳的气候,所以想留在深圳这边打拼一下试试

沙聪:针对师兄的第一个问题,以我周围的情况来说,那些目标确定越早、越明确的同学,找工作的过程越顺利,拿到的offer也越合适。我本来想多做准备,可是秋招的过程中发现,和你竞争的人中有全力以赴只准备这一类目标的,均匀用力可能拳拳不到肉,常有差一点儿的感觉。毕竟现在热门城市本来就人才多,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没那么强吧。个人感受而已,可能有点片面哈。不同专业、行业可能也有挺大的差别。

薛超文:是啊,赞同晨辉,职业之路需要从小处着手,具体到一个岗位,只是在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需要更长远一些考虑,这样积累更能产生质变

贾唐堂:同意沙聪师姐,我找工作之前也是想的很多,但是实际开始找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有偏向的,会有更想从事的哪种类型的工作还有上次汇川大学的胡校长说发展丁字型的职业道路,首先要有一技之长的方向,纵向加深,其次再多涉足其他的方面,不要丢了自己的优势。个人一点看法

薛超文:地域的话如果去企业,我比较倾向上海和深圳,如果以后走选调的话,其他地方也想考虑下,想听听大家意见

宋宇:选调和去企业或者做科研,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首先要问自己想过怎样的人生。这不同于在企业之间跳槽,是首先就选了个很难改变的道路

薛超文:对,不同职业道路需要的条件,未来发展方向都不一样,所以我想早点把目标确定好,求职的时候能有所侧重,提前准备好,只是有时候有些漂浮不定,特别是身边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

张晓阳:而且我觉得如果不是有客观因素约束必须去哪个城市,还是先选择行业,然后在行业里选择自己想去的公司,重点发力,就我和我身边同学找工作情况而言,一般首先定城市的找起工作来会限制很大,特别是定在北京

薛超文:嗯嗯,没有具体限定在某一个城市,不过会倾向于若干个城市,还是得以行业选择为主,结合城市,目前看我会首选深圳,比较喜欢这里

陈磊:1.将身心投入到多个方面,会导致自己很忙,但是不能集中提高什么。比如我大一时,参加社团和学生会,加入了四个部门,开会时间都没有冲突过(我都感觉自己真是厉害),不过回想一下,结果就是虽然知道的更多了,但哪个方面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还忙的要死。当自己决定考研的时候,基本上所有事情服从于这一目标,也是成功重要原因。但是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事,有时感觉与世隔绝了一样,对接不上了@薛超文-TBSI博16
3.地点的话,就个人而言,还是靠自己的感觉,每个人喜欢不同的氛围。我感觉深圳气候不错;每个人都有一种热爱运动的心,即使年纪大一点的人也能看到朝气;发展机会多,是开放性城市;对其他城市有没有太大了解,所以决定在深圳起步了,到一定岁数可能还是希望反哺家乡@薛超文-TBSI博16

薛超文:是啊,集中一点发力,特别是后期,像唐堂说的那样,首先要有一技之长的方向,纵向加深,其次再多涉足其他的方面,感谢大家的建议

王佳振: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我选择深圳


12.19向海涛

向海涛:大家好,我主要想跟大家请教以下几个问题:1.怎样结合国家的战略导向来规划个人的职业发展?目前国家的大方向是AI落地智能制造。我之前有做过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博士课题也会涉及一部分,但是成果很少。那么我应该毕业后选择读个相关的博后乃至留到高校,还是选择毕业后去相关企业去积累行业经验?甚至是去考产业规划的选调部门?哪个更有利于今后个人发展?2.想请教大家在有两种以上求职意向的情况下是如何平衡的?因为个人比较担心读书太多,就会和社会脱节,所以也希望能够去企业或者政府部门;但是也很希望能在研究上有所建树,作出有影响力的贡献。这样的情况下,求职季的精力分配就很成问题。

薛超文:海涛提到的问题和我有点相似,可能最终还是要看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个职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我们有哪些优势和竞争力,此外结合兴趣和行业发展特点来选。目前看,人工智能非常热门,而且未来还会持续热下去,不管是以后从事学术研究还是去企业做技术研究都有很广阔的前景,就看自己有没有兴趣在这方面积累发力了。另外我觉得读书太多并不会和社会脱节,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如果走学术的话,按高校这一套要求来也能做出很大成绩,另外如果真的有从政的想法,又不想放弃科研,学而优则仕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在高校做学问的同时双肩挑行政工作,未来有机会转岗行政,陈吉宁校长既是了,不过难度较大,也可能会影响科研进展。对于求职季,还是充分准备,集中发力吧,提前设定目标,不然确实可能面太广,没法集中时间精力抓住最佳机会

向海涛:感谢超文。其实能留在C9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热门行业热门专业,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薛超文:如果能留得下,并且有兴趣在此,哪去高校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12.20汪珊珊

汪珊珊:我比较好奇的问题有是,未来的教育行业有哪些突破口,尤其是在市场上已经有学而思 掌门一对一 新东方 这些在线教育的大公司存在,而线下教育又面临着市场局限和人员投资的问题。

赵麒:不只是对学生的教育,成人的教育、更加细分的领域,还有很多

汪珊珊:嗯嗯是啊,成人教育也潜力巨大呢,软件技巧和金融知识等等,经常在朋友圈看到 转发这个二维码集齐一百个赞免费报××培训课程 之类的广告hh
现在的成人教育付费课程在微信,视频网站,知乎,甚至喜马拉雅fm上都有很多:比如某某情商课,三十天码农速成

赵麒:三十天码农速成我觉得不靠谱

任洁:感觉很多都不怎么样就是忽悠

王佳振:估计就是教for循环,while,if else这些

任洁:感觉学啥都没有速成,都要下到功夫才行的

汪珊珊:嗯嗯,市场对这些课也缺乏评判标准

薛超文:教育细分领域很多,还有专门培训如何做某个领域的科研的,教某个实验技术的,有需求就有市场

汪珊珊:我更想了解大学前的教育市场呢,小初高的教育市场的突破口

王乃啸:我觉得师姐可以精准定位一些人群,比如高收入人群,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质量,主要是服务,定价也提升到市场价2倍及以上,还是有市场

任洁:我在想高收入人群的话一般都是各个行业比较厉害的人,要不有能力要不就有资源,想吸引这些人就需要比他还高端的资源以及还专业的能力

薛超文:可以考虑小初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有配的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但是小初高一般没有,他们也需要良好的心理健康,仔细开发一下潜力还是很巨大的,具体形式可以做孩子的各种心理测试,健康陪伴,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学业引导,甚至职业生涯指导等等都行,以心理健康为主导,辅助其他功能,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不清楚现在有没有做类似的行业,仅供参考

任洁:或者他可以直接从市场上买专业的服务,所以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最好是青少年职业规划;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汪珊珊:嗯嗯,走高端路线得匹配高端服务呢,人力投资肯定很大,比如现在掌门一对一就是主打高端路线,招清北学生给学生当讲师一对一线上兼职辅导,给讲师工资高,对学生收费也贵
青少年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这个其实很少人做

任洁:很愿意一起来做这个,感觉很多人都是没有规划,稀里糊涂的读了很多书考高分什么的。回头看意义不大,对自己思考的太少了

薛超文:没有做过市场调研,但感觉这个确实很重要,很多行为习惯,思维养成,心理健康都是小时候养成的。不过具体商业模式可能得思考下,如何推出服务,怎么收费,标准是什么,效果怎么样,教育的效果要很长期才能看得到,不像考试成绩短期内能看到

张晓阳:哈哈哈,我可以和珊珊一起当合伙人了

赵麒:高考的报志愿辅导有很多了,但是感觉能提供的帮助还是有限,对专业的介绍还是不够

汪珊珊:@TH张晓阳 哈哈哈以后考虑合作一波~
志愿辅导这块 很多人不敢把观点说得太清晰吧,毕竟万一学生后来后悔了,就说是你误了他

赵麒:那职业发展也一样啊,说的太清晰,万一学生后来后悔了,还是说你误了他

薛超文:我认识有一个同学是专门做类似服务的,通过传统中国文化,和现代欧美文化入手,引导孩子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浸润氏学习中国和外国的优秀文化,既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化素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也提高了英语成绩,最终能够成功申请到国外名校。这个同学只做高端客户,对孩子家庭的身价有要求,貌似要过亿才行,而且基本靠口碑就可以吸引不少顾客,当然收费也很贵。缺点就是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比较难复制

汪珊珊:他是在哪个城市做的啊

薛超文:深圳

汪珊珊:哇,那他是线上还是线下呢

薛超文:线下做

任洁:应该请师兄去当老师了吧,高端人士

薛超文:教不了小朋友,有点头大

阮见:@TH汪珊珊 学而思这些大量课外应试培训机构蓬勃发展,一个个做大做强,成为市值千亿的公司,感觉像是病躯上的肿瘤。记得搜狐做过调查,采访对象是老师群体,问有多少希望自己的孩子做老师,说确定愿意的老师,只有2%;就算加上可能愿意的,也仅仅是11%,也就是说九成的老师都不愿意子女再进入教育行业。就我自己接触的同学、朋友、前辈,基本上都不愿意进入基础教育领域。这是一个Bug,如果一个行业不能吸引有才华、有朝气的人才进入,一定是没有前途的。我觉得未来教育的突破点应该是怎样通过有效的方式吸引人才进入教育行业,尤其是基础教育行业。不再需要高标准和高管控,给老师更多的自主空间,也不再过多的将焦虑转嫁给家长,缓解当下普遍存在的老师疲惫、家长焦虑、孩子不开心这种恶性循环,三方没有受益者,BUT学而思这些就是现在恶性循环的受益者。或许他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不过这种方式难以长久。

王乃啸:AI行业这么火,当然不想进基础教育行业了。教育就是良心活,就像先生创办和君商学院一样。

阮见:先生说过幼教行业是行业桂冠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仅提供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ICP备11007365号

免责声明:清华总裁培训班网部分内容摘自网络,如有侵害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Copyrights © 2007-2018 PXMBA.ORG All rights reserved